阅读历史 |

370:草寇流民(九)【求月票】(2 / 3)

加入书签

吏嘴里似兔子嚼菜般叼着早点肉饼,同时奋笔疾书,文从字顺。

秦礼被请进来的时候,就瞧见这样诡异又滑稽的一幕,那名僚属从事老脸一红,冲着秦礼匆匆一礼,继续埋头伏案。

秦礼察觉出气氛尴尬,便挪开视线。

他是来找祈善的。

但今天官署值班是顾池。

问祈善?

顾池将秦礼引到待客侧厢。

道:“祈主簿一早便去邑汝大营了。”

秦礼一听便知道祈善的目的。

他一夜未眠,加之昨夜情绪激动,气血震荡,面色不复此前红润,隐约透着青白。

听到祈善下落,他似讥嘲般道了句:“祈元良惯会异想天开、强人所难……”

顾池那颗八卦之心蠢蠢欲动。

奈何秦礼的心声对祈善并无多少篇幅,似隔靴搔痒,让他内心喟然长叹。

“使者不妨等等,祈主簿不久便归。或将事情告知于我,由我代为转达?”

他好奇秦礼此次来意,莫非是后悔昨晚没让祈善横着出去,于是越想越气,一大早上杀过来,要给祈元良补上几剑?

结果出人意料。

秦礼是来询问如何安排人手。

顾池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
疑惑道:“什么人手?”

“祈元良昨夜上门,不就是为了借天海人力给河尹开凿河道、兴建水库?”秦礼神色波澜不惊,看着似有诧异的顾池,平静地吐出一句,“此事,在下谨代表主公应了!”

顾池:“……”

顾池:“???”

顾池:“!!!”

他忍不住怀疑自己在做梦。

秦礼怎么就答应了呢?

以秦礼昨晚的火气,今早带着兵马离开河尹他都不意外,居然……答应了?

秦礼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。

感受这股暖意滑过喉咙。

“顾督邮可有疑问?”

“恕我冒昧,使者与祈主簿似乎……”顾池还是忍不住八卦之心,问出口了。

“私仇归私仇,公事归公事,在下不至于公私不分……”秦礼一句话就将这茬打发了,不忘试探一句,“只是——尔等,或者说沈君,真知道纵容此事的恶果吗?”

若无祈善,他真的很欣赏沈君,甚至一度担心沈棠是不是受了祈善的蒙蔽。

顾池知道秦礼要问什么。

他只道一句:“夫有以噎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。使者以为,此言善否?”

秦礼:“二者不可相提并论。”

所谓因噎废食,便是害怕一件事情会出小毛病就索性不去做,但让武胆武者与庶民竞争并非小事。若仅限赵奉和沈棠帐下几人,外人只当茶余饭后谈论的“奇人异事”,但看河尹态度,显然是想将此道推广开来。

如何不愁人?

可想过一旦失控,如何收场?

若是换做旁的人怎么问,顾池大概率怼一句“杞人忧天”,但对面的人是秦礼,他自然要给面子。想了想,换了种委婉说辞。

这世上没有什么制度是一开始就完美无瑕的,利用武胆武者耕地劳作,让众多孱弱庶民从繁重徭役解脱,这也是积极的一面。

“使者可知繁重徭役多害人?”

假使是祈善夹枪带棒这么问,秦礼哪有理智去静心聆听思索?但顾池不一样。

秦礼对这位面相孱弱的青年文士有些同情,下意识会迁就对方,给予更多的耐心。

官府徭役繁重问题,也是导致秦礼故国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,他有研究。

因此,他很难回答出来。

不是不了解,而是太了解了。

徭役需要每家每户出青壮参加,但青壮又是一个家庭主要劳动力,失去青壮意味着耕作耽误,收益减少,再加上繁重的赋税,能轻而易举逼迫一个家庭走上绝路。

而且,徭役繁重耽误耕作只是一个弊病,还有大量庶民因不堪劳作而亡的。

秦礼有心去改,但无力回天。

徭役一事涉及太多利益牵扯。

他稍微动一动便可能惹来杀身之祸,他不惧怕为国捐躯,只怕死得毫无价值。令故国覆灭的,也不只是一个徭役那么简单。

但,顾池这话给他极大启发。

他心下闭眸,深吸一口气。

一改先前的姿态,诚心请教。

一桩事情,若利大于弊,便有执行的价值。他想知道河尹沈君怎么想的。

即便沈君年幼想不到弊端,身边的幕僚策士也不会看着人自掘坟墓。此事,或许真是他们几番商讨,权衡利弊后的结果?

倘若如此——

秦礼心间似乎起了点儿波澜。

“恕礼愚昧,还请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