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46章 害群之马(1 / 2)

加入书签

金陵政府不被百姓所喜欢,这是有原因的,而且这个原因,不但有间接原因,还有直接原因。

比如说三一年的江淮水灾,几千万,甚至是上亿的百姓受灾。

死在这场天灾当中的百姓,官方统计到的人数是有几百万,但实际上,具体有多少人,这一点谁知道?

在这场天灾当中,金陵政府做了事情没有?

做了!当然做了事情,但却没有做真正的人事。

当无数百姓在天灾当中苦苦挣扎时,民间的地主却开始趁机抬高粮价,甚至是囤积居奇,搞饥饿销售,为的就是赚更多的钱。

粮食市场,掌握在谁的手中?

资本?买办?

不!都不是!

是掌握在整个地主阶层手中。

整个民国时期,有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是属于地主的,而地主的人数占据总人口的不到百分之十。

其实别说百分之十了,百分之五都没有。

如此庞大的土地就掌握在这群不足百分之五的人手中,他们就是整个民国时期掌握粮食的阶层。

民国时期的地主阶层有好的,有坏的。

比如说好的,先前的沈林,他现在是商人,他家以前是地主。

他家的情况如何?

沈林家已经算是地主阶层的少数派了。

沈林的沈家,以前是收取三成半的租金。

为何说是以前呢?

因为现在,察哈尔政府治下,也就是长江以北的地区,所有地主最多只能收取三成的租子。

当时察哈尔政府刚颁布这条规定时,引起了众多地主的群情激愤,认为条件太苛刻。

只是韩斌没和他们废话,前后杀了好几批地主,让整个河南、齐鲁大地、河北等地的地主数量锐减三分之二,只剩下最后的三分之一瑟瑟发抖。

韩斌之所以找个由头杀地主的原因也很简单,重新整合生产资料,打破原有阶层。

至于为何要杀人,而不是抓起来罚没土地。

原因比较多,主要有两点,第一,如果你只是抓起来不杀,地主阶层会以为你能谈,会想办法的和你谈。

对于你所颁布的政令,他们可能就是推三阻四,以整个地主阶层和你谈。

第二,有太多太多的地主做的太过分,甚至是故意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。

当然,回过头来说沈林家的收租情况,以前三成半的租金,在地主阶级,这个租金已经算是少的了。

不少地主都是收取六到七成的租金。

而沈家,平时还会修个路,搭个桥之类的。

家里的佃户生活不下去,你去找沈家,别人还会给点救济。

平时逢年过节的时候,还会给家里困难的佃户捎点肉。

而沈林就是受自己老爹的影响,所以他平时喜欢搞点慈善。

买着一些生活用品,像油盐这些东西发放给穷人。

有些时候还给村儿里的老百姓发点米面啥的。

要说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吹牛,你要领他的东西,就得听他吹完牛,你要不听完就跑了。

他下次不给你了。

这算是他唯一的缺点。

这在地主阶级内就是异类。

那么,那些狠的地主呢?

像收取六到七成租子的地主,是不是以为够狠了?

是不是以为这已经是把老百姓往绝路上逼了?

这算什么啊!这还不是呢!

最恨的地主就是论亩按斤收。

这一类的地主也是最狠,最招人厌恶的地主。

比如说,一亩地,不管收成好不好,他都要求佃户一亩地给他交一百斤粮食。

这也算是好的了,有最狠的,是魔都附近的那些地主。

要求佃户一亩地给他们交三百斤粮食。

对,就是三百斤。

这才是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。

那么还有没有比这更狠的?

当然有!

那就是出现灾荒之年,政府发放一个布告,说是要求地主减租,让百姓能活下去。

这种布告的下场一般是什么?那就是被地主拿去卷烟抽了。

至于说减租?不存在的!

越是大灾之年,地主还要涨租。

老百姓交不起怎么办?

给老百姓承诺,只要今年交上了,今后免租三年。

至于谁今年,想办法去凑钱吧,去找放贷的借点钱把租子交上。

老百姓信了,跑去钱庄或者民间的放贷人借钱了。

但这些可都是高利贷啊!

借两三块大洋,写上字据,按上手印。

放贷人告诉老百姓,这字据上面写的清楚着点,三年后归还,利息多少多少。

实际上,字据上写的是三月后。

然后三月后放贷的人就上门要钱了,老百姓懵了,不是说三年后还吗?

放贷人不承认,拿出字据,写的清清楚楚,三年后归还。

老百姓崩溃了,不认字,哪里知道这些?

没钱还不上,能怎么办?

放贷人也不急,拖上个几月,老百姓借的两三块大洋就利滚利翻到了两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