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1章 慈君(2 / 4)

加入书签

游略:妈,你换间宽敞点的屋子,自己租个店面呗。

对方几乎秒回。

她先是不熟练地点击了收款。

而后才发现不对。

一朵闲云:怎么给了我这么多?

一朵闲云:你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自己用,不需要给我。

一朵闲云:我能够自给自足,在镇上住得蛮好的。

没错,这几个月,不仅仅是游略,谢慈君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譬如从山村搬到了镇上。

这是个很曲折的流程。

她先是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。

山上网络信号极差,谢慈君就借着每次下山卖菜卖苞谷的机会,一点点了解熟悉。

如今她不仅能使用基础的聊天、支付和购物软件,还下载了不少社媒跟视频APP,用各种方式去接触现代网络社会。

当年谢慈君上大学的时候,偷摸蹭过学校里的计算机课。

那时候电脑还是稀罕物,使用的人不多,学校机房里数量也有限,顶着笨重的大屁股,上网得拨号。

远没有如今这么方便,随随便便一只手掌大的手机,找个有信号的地方坐下来就能4G联网。

谢慈君记得,游略他亲爹还没摔死时,有过一部小灵通。

虽然没给她碰过,但打电话、收发短信的功能不要太简单,肉眼看看都能学会。

她跟游略感叹:“几年前手机还不是这样的,现在科技发展真是迅速,你们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。”

时代抛下了她,二十几年后,她开始笨拙地追赶。

而人一旦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,就会产生更大的探究欲和野心。

当初[老村田哥]的账号爆火,游略在自己被无数媒体联系探访的同时,其实也非常担心母亲的平静生活会受到侵扰。

甚至还想过,会不会谢父谢母也已经看见了这些视频,认出了女儿?

会不会像原剧情里那样,千里迢迢跑去上坎村找她?

一度,他打算收拾行李回老家做点什么。

被母亲义正词严地拒绝掉。

然后时隔半个月,母亲告诉他:自己已经搬到了镇上。

整个过程没有依赖任何亲朋邻居的帮助,全靠她自己一个人做到。

她先是和村里老人们说要给游略多攒点钱好娶媳妇,时常背着田里的收成下山去卖。

结果阴差阳错跟菜市场旁边买卤味的小店老板娘熟悉了起来——好巧不巧,对方就是游略暑假时讨过钱的补课家长。

慢慢有一天,谢慈君忽然想到儿子曾对自己说过,可以开个什么微店卖酱菜。

彼时她尚且弄不懂微店这么复杂的操作,但她试探性地放了一些酱菜在卤味店里寄卖。

出乎意料,卖得很好。

如此一段时间过去,谢慈君认为确可以靠这门手艺吃饭,就把田地包给邻居,自己到镇上租了间屋子。

酱菜在农村腌制更方便,每周下山送一趟也不算费劲。

但山上信号不好交通不便,每每跟游略联系、收寄快递,都有一定的滞后性。

谢慈君租的是一对老夫妇的自建房,儿女去了外地打拼,他们就把空的房间腾出来出租。

房租和京城相比,大概就是零头的程度。

国庆后的每个月,游略会把B站账号收益都转给母亲,这点钱对于在大城市生活的他不算什么,可于谢慈君而言,甚至还要高于她每个月的开支。

搬家的事情做不到悄无声息。

下山头个月,游略他姑气势汹汹地上门来质问,收获了谢慈君冷漠至极的面色:“山上这两年收成不好,我也要赚钱养家的。况且游略提过好几次要接我去京城,是我念及你的面子说等他毕业,你倒是也不要欺人太甚。”

“……”

游大姑无言以对。

主要她并无底气阻拦谢慈君。

现在游略有本事了,托儿子的福,谢慈君也变成了什么网红。

这种在山上干了半辈子农活的村妇也能当网红?游大姑简直觉得荒谬。

可当女儿都拿着新闻问她,上面那个“理大学霸”是不是过年时来家里送过东西的堂哥时,她还是不得不接受事实了。

她第一时间杀回娘家村里,找到谢慈君让对方打电话给游略——她自己是没有游略的电话号码的,也没有途径能联系到他。

这小子考上大学的第三年,春节拜年反塞给她这个长辈一只厚红包,而后梗着脖子:“姑,这是当年你借给我家的钱,我把利息也给你算上了,你收好。以后我们两不相欠!”

临走前他甚至甩下一句话:“姑,如果能够选择的话,我宁愿我死在我妈肚子里。当我爸的儿子,当你的侄子,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耻辱!”

游大姑惊呆了。

她自认为自己对娘家掏心掏肺,对弟弟唯一的血脉更是关怀备至,生怕弟弟断了香火。

结果侄子是怎么对她的?冷言冷语,不知感恩,竟然还能说出这么戳心窝的话。

从那以后,游大姑再没回过一次娘家。

她觉得游略简直没良心极了!她觉得自己心肝脾胃肾都被伤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